浅谈探究性教学设计的切入点
[ 录入者: | 时间:2012-05-23 |来源: | 浏览:次 ]
此文发表于《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2年第5期
浅谈探究性教学设计的切入点
孙运利
(新海高级中学 江苏省连云港 222006)
摘要:探究性教学设计是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基础,在进行探究性教学设计时,教师可通过挖掘教材、围绕学科特点进行,也可选择联系实际的现实问题或围绕习题教学作为入口,通过开展探究性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探究性;教学设计
探究性学习,是发展学生探究能力、进行自主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提高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探究性教学源于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法,对客观事物进行独立自主探究的一种教学方式。
探究性教学设计是将探究性学习的理念融合在教学设计中,运用相关的教育理论及科学方法作为指导,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征,对影响学生进行探究的外部因素进行设计并通过评价、反馈对教学计划进行修正的过程。探究性教学设计需要构建教学中的探究情境,提出可供探究的问题,通过体验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由于探究需要较多的时间和较大的空间,不可能所有的知识都用探究的方式来获得,也不是每一节课的内容以及每节课中所有内容都适合探究。因此,探究性教学设计在选择探究的主题时,要有一定的可探究性和可操作性,应与学生学习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联系,学生应对探究主题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教师应对探究的主题、内容有充分的准备。鉴于上述原因,教师在选择主题进行探究性教学设计时,可从以下几个切入点展开:
一、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可供探究的内容,将探究性学习的理念融合在教学设计中
根据中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类型、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主动创设探究性教学情境,创设能够引起学生探究欲望、造成学生思维冲突的教学情景。在进行探究性教学计划设计时,可通过形象的语言、实物、媒体、实验现象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设陷”、“置疑”等方式创设情境,利用实物投影仪、录像、计算机多媒体等精心设计“课件”,创设最佳的“视听”情景。如在学习硫的化合物时,可播放SO2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的影像,营造探究的氛围;在学习氯气、氨气时,可从它们的用途、生活中发生的事故(泄漏)的防护方法提出问题,在学生金属时,可从它们的用途、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提出可供探究的问题。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一些互动栏目,如人教版的“思考与交流”、“科学探究” “实践活动”、“学与问”,苏教版中的“交流与讨论”、“活动与探究”、“观察与思考”等,将其中具有探究价值的内容,转化为探究性教学设计的选题。
二、围绕实验进行探究性教学设计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手段,化学实验中各种生动鲜明的实验现象,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而一些新颖、奇特的现象,更能给学生以强烈的感官刺激,增强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促使暂时联系的形成。“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是新课程标准设计理念之一。教学中,多方面、多角度地利用实验的特点进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充当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的角色,通过自己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去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
1.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来学习化学,将化学知识的学习与实验探究结合,将课本中的验证实验改成探究实验,将知识内容问题化,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进行验证。例如在学习“原电池原理”时,通过把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稀硫酸溶液,与连接电流表,比较观察到的不同现象,产生探究此现象原理的欲望,学习化学原电池的基本原理。再如,在讲Na2O2与CO2反应过程中,根据反应方程式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可知反应过程中消耗的CO2和生成的O2的体积比为2:1。引导学生:“能否设计实验证明反应中的体积关系?”在教师的提示下,用一个针筒中充有100mL干燥的CO2(取自CO2钢瓶),将CO2气体通过Na2O2固体粉末,缓缓推入另一针筒中。(如图) 注:将针筒中100mL的CO2气体缓缓经过Na2O2固体推至另一针筒中,干燥球中盛固体Na2O2,并用玻璃纤维(因为反应强烈放热,不能用棉花)加以固定。
上一篇:为了预约“即兴”的精彩
下一篇:浅谈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理念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