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预约“即兴”的精彩
[ 录入者: | 时间:2012-05-25 |来源: | 浏览:次 ]
此文发表于《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2年第3期
为了预约“即兴”的精彩
——浅谈提高课堂教学即兴应对水平的策略
刘 岩
(新浦区教育局教研室 江苏连云港 222003)
摘要:新课程下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性,要求教师具有即兴应对课堂“意外”,巧妙地将“意外”转化为“收获”的能力。结合具体案例,分别从树立生成性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把握生成,增强积累、勤于反思等方面阐述提高教师课堂即兴应对水平的策略。
关键词:生成;即兴应对;策略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具有动态生成性,其间常会出现一些“出乎意料”的状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先设定的要求。”《纲要》所倡导的就是要重视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当教学活动出现超出预设的意外时,教师必须临场凭借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教学经验,根据对课堂各种信息的捕捉和把握,“即兴”应对,灵活果断地将“意外”转化为“收获”,为课堂教学创造精彩。为了有效推进生成性教学,让生成性教学成为教学的常态,本文以教师“即兴”应对课堂生成性问题为视角,浅谈提高即兴应对水平的策略。
一、树立“生成性”教学理念是提高即兴应对水平的前提
教学理念支配教学行为,教师对教学理念的内化可以使其教学行为自觉地发生变化。作为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学理念,“生成性”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以即时出现的有价值、有创见的问题或情境为契机,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挖掘学生的潜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从而达成或拓展教学目标,使教学获得最佳效果的教学形态。要使生成性教学从理念走向实践,教师首先要对生成性教学有深刻的认识,了解它产生的背景、进步意义和生成特点等。教师通过树立生成性教学理念,学会从生成的视角观察课堂,从而发现课堂上各种各样的“活”资源,并进行积极挖掘和充分利用。其次要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教学。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按照预设的方案机械、僵化地传授知识,而是师生在特定的教学情景中,通过对话、互动且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常常会动态生成一些非常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教师要用动态生成的观念调控课堂教学,随学生而变,随临场实际情况而变,灵活调整教学方案,通过对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利用,把“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转变为“课程创造与开发”的过程;把“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转变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使师生在教学中互惠共享,共同成长。
二、在教学实践中把握生成是提高即兴应对水平的关键
加拿大教育家范梅南认为“教学就是即兴创作”,因为当课堂上出现未曾意料的“节外生枝”时,教育情境通常不允许教师停顿下来进行反思、分析情况、仔细考虑各种可能的选择,最后决定最佳的行动方案,而是要临场“不假思索”地付诸行动。即兴,意味着无需准备,但是,又需要我们每时每刻地做好准备。即兴状态下的应对,对老师来说是一种严峻的挑战,也是对教师知识、能力及个性修养的全面考验。教学的生成性决定了提高即兴应对水平需要日久天长的教学尝试与经验积累,教师积累的“案例”和“处方”越多,经验就越丰富,遇到意外情况心中就越有底;反之,经验贫乏,就可能惊慌失措,束手无策。
1.充分预设——提高即兴应对水平的基础
课堂教学开放的、变化的、动态生成的特征,要求教师为实施教学去充分预设、精心设计灵活的预案,但这种预设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写一份详尽的教案,不是在上课前对课堂的每一环节都进行完美的设计,而是对学生在课堂中可能出现的状态,如学习兴趣、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发表的见解、出现的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应作引导和疏通的,留有一定空间的弹性化方案。只有充分的预设,才能临场不乱,运筹帷幄,这是提高教师即兴应对水平的基础。“教育工作者越仔细考虑和孩子们相处时可能发生的相互作用,就越能按照准备好的讲稿即席发挥,以便对某一偶然情况作出更敏捷的反应。”教师应该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从多方面进行估测,主观上努力穷尽各种可能,并设计出多角度、多层次的策略库,以备在课堂中能迅速调用,如重难点知识突破时一种方法不行,应该换用哪种方法;学生讨论出现卡壳现象的可能原因及调整方案;化学实验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及补救措施等等。
附图 微型装置
上一篇:化学工作室专题研讨活动PPT
下一篇:浅谈探究性教学设计的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