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娟特色课程设计
[ 录入者:管理员 | 时间:2019-10-25 |来源: | 浏览:次 ]
以樱花为名,赴一场诗歌的盛宴
——樱花诗吟诵及写作指导课堂实录
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 陈娟
摘 要:展示教学目标,提示学习方法,置身樱花环境,以“熏陶”“体验”“实践”的为核心理念,吟诵、鉴赏、创作诗歌,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去创作诗词,提升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关键词:熏陶;体验;实践
一、教学目标:
1.利用学校的“文轩亭”作为生命化语文行为课程的场所,在这里吟哦樱花诗词,探究表达,进行文学创作。
2.践行生命化语文课程本质特征中的“熏陶”“体验”“实践”的核心理念,对文轩亭周边樱花美景进行观察、感悟,激发学生创作诗词的热情。
3.指导学生吟诵、鉴赏、创作樱花诗词,在樱花的环境里进行对话表达。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践行生命化语文课程本质特征中的“实践”“体验”“熏陶”的核心概念,在文轩亭的美景中观察、感悟,激发学生创作诗词的热情。
2.指导学生学会检索樱花资料,吟诵、鉴赏樱花诗词,培养对诗歌的热爱之情。
3.打通樱花诗词学习与樱花生物学知识的通道,把樱花生物学知识融入樱花诗词学习过程之中。
三、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法、活动法、合作交流法、观察感悟法、成果分享法
四、教学设备:
文轩亭作为活动场地、音箱、话筒、日本晚樱
五、课时:一课时
六、上课班级: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高二(18)班
七、教学过程:
1.教师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我们上课的亭子的名称吗?2009年4月18日下午,北大教授、著名作家曹文轩先生曾在此和“苍梧文学社”社员谈文学创作,以“文轩”命名,是为纪念此次重要活动。书法家尹兴题写亭名“文轩亭”三字;亭柱对联:“文储天光荷影动,轩凭柳岸晓风来”,是我校语文特级教师李震拟写,山西书法家赵建功书写了这幅对联。
我们站在这个亭子里,可以看到前方沿着小道,栽种许多树,树上片片红褐的叶子伴着一簇簇粉红的花朵缀满了枝头,成为这个时节校园的一景。这就是樱花的晚花品种——日本晚樱。
日本晚樱是蔷薇科樱属山樱花的变种,落叶乔木,树皮灰褐色或灰黑色;叶片卵状椭圆形或倒卵椭圆形,先端渐尖,基部圆形,边有渐尖重锯齿,齿尖有长芒;托叶线形,边有腺齿,早落。花序伞房总状或近伞形;总苞片褐红色,倒卵长圆形;苞片褐色或淡绿褐色,边有腺齿;萼片三角披针形,先端渐尖或急尖;花瓣白色,稀粉红色,倒卵形,先端下凹,常有香气。花期4-5月。我国各地庭园栽培,引自日本,供观赏用。
今天惠风和畅,我们在文轩亭边、樱花树下举办“樱花诗词欣赏创作会”。
雪莱曾说:“一首伟大的诗篇像一座喷泉一样,总是喷出智慧和欢愉的水花。”在活动中我们可以高声朗诵,或是低声浅吟,在诗歌与樱花的清香中,进一步体会到了诗歌之于人生的重要性。
下面有请我们的主持人:江宇、孙韵茹
2.抢一抢
(主持人江宇、孙韵茹出题)(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樱花的相关知识)
(1)樱花的花期一般有多少天?
A.5天 B.6天 C.7天 D.8天
(2)樱花最初的痕迹出现于什么地方?
A.印度北部 B.中国长江流域 C.日本 D.喜马拉雅山区
(3)日本政府把每年的哪几天定为“樱花节(祭)”。
A.3月15日--4月15日 B.3月10日--4月10日
C.3月20日--4月20日 D.3月1日--3月30日
(4)我们所在文轩亭两旁的樱花属于哪一种樱花?
A.关山樱 B.松月樱 C.日本晚樱 D.大岛樱
(5)其实,我国自古就栽种樱花,但记载较少,请问“小园新种红樱树,闲绕花枝便当游”是我国哪位古代诗人的诗句?
A.白居易 B.李商隐 C.王维 D.柳宗元
3.吟一吟
主持人:樱花在中国古籍中的记载,远不如桃花那样丰富,因为在古代樱桃和樱花是不分的,含混之下,也就仿佛不那么有名了。而实际上,从秦汉开始,宫苑里就开始栽种樱花,甚至达到了“山樱满庭院”的盛况了。“樱花”一词最早见于唐朝李商隐的诗:“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诗人白居易亦有“小园新种红樱树,闲绕花枝便当游”的诗句,足见樱花并非源自日本。下面我们就来随古人进行一场樱花大赏。有哪位同学给大家吟诵几首描写樱花的诗。
学生李芷萱:我来吟诵北宋明代宋濂的《樱花》:“赏樱日本盛于唐,如被牡丹兼海棠。
恐是赵昌所难画,春风才起雪吹香。”这是一首绝句,意思是日本的樱花来自于唐朝,就好像被牡丹替代的海棠。恐怕是赵昌也难画出,春风吹来香味扑鼻。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樱花的赞颂之情,吟诵时应该显现出惊喜、赞叹的语调。
学生沙之尧:我来吟诵李煜的《谢新恩·樱花落尽阶前月》:“樱花落尽阶前月,象床愁倚薰笼。远似去年今日,恨还同。 双鬟不整云憔悴,泪沾红抹胸。何处相思苦,纱窗醉梦中。”李煜的这首词是一首闺阁思人之作,上片写女主人公旧恨未减、新愁又添、难消心中怨的情状;下片细写女子的愁容和苦思。因此吟诵时语调宜低沉,读出感情的千回百转 。
4.赏一赏
主持人:我们喜欢诗词,喜欢它优美的意境,喜欢它整齐的结构,更喜欢它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节奏鲜美的韵律,学习诗词首先就是诵读,诵读就是开启诗歌赏析的钥匙,通过诵读,我们能够更深地感悟诗词的思想情感,接受诗词的审美熏陶。下面我们来赏析几首描写樱花的诗歌,有请蒋净格同学。
学生蒋净格吟诵:
同诸客携酒早看樱桃花
白居易
晓报樱桃发,春携酒客过。
绿饧粘盏杓,红雪压枝柯。
天色晴明少,人生事故多。
停杯替花语,不醉拟如何。
这首诗的意思是:
早晨有人报告樱桃花开了,春日里我带着酒客来到花旁。甜甜的绿饧沾满了琉盏杯杓,红花如雪覆满了枝条。天气晴朗明丽的时候总是不多的,人生意外发生的事不知多少。停下酒杯,我替花儿说一句话,不酩酊大醉你打算怎么办?观花须及时,行乐须及时。生性浪漫的樱花一直是文人骚客吟咏的对象,酒如绿色饴糖一样醇厚,花如红色繁雪一样的晶莹。白居易将人生的苦斟入这一杯酒,揉入这团团花,事态无常便于花骨朵处绽放。纵使樱花绚烂美好,仍承载着人们对于岁月的叩问,无情之物于是充满了情思。
学生王萌吟诵:
折枝花赠行
元稹
樱花树下送君时,一寸春心逐折枝。
别后相思最多处,千株万片绕林垂。
这首诗的意思是:在樱花树下送君远去,折枝花送给你。离别后相思非常难受,千株万片的樱花代表我的心。古代有借物寄托相思的传统,“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这首五言绝句《相思》,借物抒情,使红豆成为了最负盛名的相思豆。还有梅花,也用来寄托对友人和亲人的思念,“人间离别易岁时,只梅枝,勿相思”这是诗人表达对远方故友的思念;“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这是李清照借助梅花寄托对夫君的思念,令人潸然泪下。此诗借樱花表达相思之情,折樱花相送,与折梅寄托相思有异曲同工之妙。而这种相思到底有多少,千株万株的樱花是这相思之情的物化,让人感觉出相思之浓之深。
5.写一写
主持人:诗词之美包含着很多层次。首先,它是人类情感联系的永恒形式;其次,它是人和自然关系的和谐;最后,从哲学层面来说,它是对自由精神、生命意义、永恒的美的追寻。因此欣赏、体悟诗词之美还是需要走进自然,神与自然相交,去追寻真正的诗词之美。下面让我们亲身去观察、体悟樱花之美,并创作出属于我们的樱花诗。
学生李牧羊朗诵自己的诗作:
昔年樱花在
是谁家的粉色蝴蝶翩翩
敛翅立梢头
是云岗下春天的感觉
荷塘点轻鸥
也曾霜雪侵凌
也曾摇曳坠地
但每一阵风起
总有不惧尘世淹没的身影
拥抱相依
一点微光渺渺染薄纱
一点温暖点点难足画
一点希望永恒
与美好世界相认
昔年樱花在
迎风绮丽开
燕子声声里
相思又一年。
李牧羊:题目的灵感来自于林清玄同名散文,在散文中,林清玄回忆四十年前堂哥带他去阳明山赏樱,而如今堂哥宜逝世多年,但作为美的化身,樱花永远在作者心里开放。“昔年樱花在,如今更繁华”。“燕子声声里”化用自周恩来的《春日偶成》“樱花红陌上,杨柳绿池边。燕子声声里,相思又一年”。本诗作于1914年,当时周恩来16岁,在天津南开中学学习,诗中的春日应指政治理想的春天。(同学掌声)
陈菲芃朗诵自己的词作:
谢新恩 叹樱
是夜云笼水中月,雨打梨花风同。
曲径不掩残雪,太匆匆。
唯有娇樱枕霞睡,粉衣醉梦中。
前日幽恨顾,无影亦无踪。
陈菲芃:上片首句为偶得,恰逢连日大雨,狂风大作,原本要赏的梅棠一朵不剩,故猜想百花应所剩无几。“雨打梨花”化自唐寅的“雨打梨花深闭门”。“残雪”有一种被遗弃之意,与自己今日“被全世界抛弃”的绝望无力之感暗合。
下片之所以笔锋一转,源于前一天下午去文轩亭旁取景,看见晚樱开得正盛,花瓣层叠犹如裙边,蜂儿上下盘旋,一派安好的图景。见樱花开得如此娇媚,便一扫前日不快,打起精神从头开始,故有此词。(同学掌声)
6.结一结
(学生总结本课学习的知识和收获。)
教师小结:叶嘉莹先生说:“须知写诗与读诗乃生命之本能”。而大自然是中国古代诗人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他们的诗对自然风物的吟诵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感悟,甚至可以超越图画所提供的视觉审美体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今天我们感悟自然,与樱花为友,我们去接近自然,正是为了跨进诗的殿堂!谁也不知这个殿堂有多明亮,而一旦跨进,那就无法抵御其中的磁力,我们为它所深深吸引,我们如痴如醉般地抒情,若即若离般地生活,至此,自然的魅力便显露无疑,它与诗歌紧紧相连,并无时不刻为这个偶然和必然孤独的世界传递着生命的信息。
作者简介:
陈娟,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语文高级教师,连云港市“333工程”第一层次“模范班主任”,连云港市优秀教育园丁,连云港市基础教育先进个人,连云港市首批教育领军人才培育对象,港城名师。
邮编:222006
上一篇:新海高中九秩赋
下一篇:第二届全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学术研讨会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