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命化语文课程基地的实践研究
[ 录入者: | 时间:2015-11-02 |来源: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 | 浏览:次 ]
编号:D/2015/02/094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
课题申报评审书
课题名称: 高中生命化语文课程基地的实践研究
研究方向与范围: 语文教育
课题主持人: 李震
所在单位: 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
申报日期: 2015年3月
﹡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填报说明
1.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大课题、专项课题以外的课题申报者填写本《申报评审书》和《申报评审活页》。
2.填写前,请先上网认真阅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管理规程》(http://www.jssghb.cn);填写时,态度要认真负责,内容要实事求是,表达要严谨明了,字迹要清晰易辨。可以直接上网下载本《申报评审书》和《申报评审活页》后在电脑上填写,也可下载后用钢笔填写。
3.封面左上角“编号”栏,所有申报者均无须填写,评审时由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填写。“研究方向与范围”栏按“课题指南”中的分类填写,如申报基础教育“政策与体制研究”类课题就在此栏填写“基础教育
4.“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栏中,“课题主持人”相关信息以第一主持人为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完成情况”分以下几种:A.主持并已结题;B.主持但未结题;C.参与研究;D.未参与研究。申报者只须在“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完成情况”栏填上序号“A、B、C、D”即可。“其它教育科研课题完成情况”栏须如实填写主持或参与研究的一至二项课题名称、课题级别及完成情况,未参与任何课题研究者如实填写“未参与”。
5.《申报评审书》和《申报评审活页》打印或复印时一律用A4纸,于左侧装订成册,按《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管理规程》中规定的申报程序报送。《申报评审书》只需一份原件,《申报评审活页》一式五份(其中一份为原件)。
6.《申报评审书》中“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报告”和《申报评审活页》总字数不宜超过5000字,各栏目空间填写时可根据实际需要调节。
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地址:南京市北京西路77号;邮编:210013;电话:025-83758278,83758279。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
课 题 主 持 人 |
姓 名 |
李震 |
性别 |
男 |
民族 |
汉 |
出生年月 |
1953.9 | |||||||||
行政职务 |
省政府督学 |
专业技术职务 |
正高三级 |
研究专长 |
中学语文教学 古代文学 | ||||||||||||
最后学历 |
本科 |
最后学位 |
|
电 话 |
| ||||||||||||
工作单位 |
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 |
E-mail |
| ||||||||||||||
通讯地址 |
连云港市海州区苍梧东路58号 |
邮政编码 |
222006 | ||||||||||||||
﹃十一五﹄期间教育科研情况 |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完成情况 |
| |||||||||||||||
其它教育科研课题完成情况 |
1.语文生命化课堂理念特征与实践路向之研究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2014年结题 2.“民族根”文化与特色高中构建之研究 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普通高中特色学校研究专项课题 原中央教科所立项(课题组核心成员兼设计执笔者) 2014年结题 | ||||||||||||||||
独立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或出版的论文或论著(限填10篇) |
论文或论著名称 |
发表论文(或出版论著)的报刊(或出版社)名称及日期 | |||||||||||||||
名师讲语文•李震教语文(25万字) |
语文出版社,2008年版 | ||||||||||||||||
读写拓展读本——情趣读写(6本) |
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 ||||||||||||||||
在语文“生命化课堂”中探索(1.3万字) |
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 ||||||||||||||||
语文“生命化课堂”本源探索(2万字) |
发表于人教社出版的权威刊物《中国教育科学》2013年第4期 | ||||||||||||||||
语文走向与主流话语的百年演进(2万字) |
发表于《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 | ||||||||||||||||
理性追寻:语文“生命化课堂”之重建(1万字) |
发表于全国中语会会刊《语文教学通讯》A刊2012年第5期和第6期 | ||||||||||||||||
洪宗礼语文教育哲学的内涵与形成特征 |
发表于《语文教学通讯》2014年第5期B刊 | ||||||||||||||||
生命化课堂教学形态的形成与发展 |
载《语文教学与研究》2013年第6期 | ||||||||||||||||
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唤醒 |
载《语文教学通讯》A刊2013年第9期,人大复印资料《初中语文教与学》2014年第1期转载 | ||||||||||||||||
语文课堂:享受语言文字的生命阳光 |
载《中学语文教学》2011.03 | ||||||||||||||||
课题组核心成员(不含主持人,限填10人) |
姓名 |
工作单位 |
专业技术职务 |
研究专长 |
课题组中的分工 | ||||||||||||
张 勇 |
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 |
语文特级教师 |
中学语文 |
文化景观建设 | |||||||||||||
张长松 |
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 |
语文特级教师 |
中学语文 |
教学内容落实 | |||||||||||||
王晓青 |
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 |
中学高级教师 |
中学语文 |
国家课程校本 | |||||||||||||
吴海军 |
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 |
中学高级教师 |
中学语文 |
经典著作选读 | |||||||||||||
张团思 |
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 |
中学高级教师 |
中学语文 |
图书资源建设 | |||||||||||||
管开兵 |
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 |
中学高级教师 |
中学语文 |
活动课程推进 | |||||||||||||
陈 娟 |
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 |
中学高级教师 |
中学语文 |
文化语文课程 | |||||||||||||
李 涛 |
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 |
中学高级教师 |
中学语文 |
语文审美课程 | |||||||||||||
谢 敏 |
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 |
中学高级教师 |
中学语文 |
文学创作指导 | |||||||||||||
仲 恒 |
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 |
中学一级教师 |
中学语文 |
基地资料汇总 | |||||||||||||
|
|
|
|
| |||||||||||||
二、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报告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 |||
生命化语文:在语文教学中,以生命为出发点,依据生命特征,为生命的成长创造条件,引导生命健康、和谐而又富有个性地发展。在教育价值取向上,更加重视学生的情感、意志的培养;在师生关系上,积极倡导民主、平等和合作的关系;在教学方式上,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自学;在教学过程中,从看待知识的平面观点向关注人的心智模式的立体知识观转化,并给学生更多激赏的话语和殷切的期待。 课程基地:2011年8月,江苏省教育厅和财政厅联合颁布文件(苏教基〔2011〕27号),决定从2011年起启动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首批遴选出31个基地建设项目。这些课程基地充分利用学校自身的资源,以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为起点,以创设新型学习环境为特征,以改进课程内容实施方式为重点,以增强实践认知和学习能力为主线,以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为核心,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确定课程的价值定位、内容呈现和教学设计,促进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发掘潜能特长,提高学习效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高中生命化语文课程基地的实践研究:创设具有鲜明特色的语文教学环境,以实现与校内景观资源、与校外教育资源、与高等学府的沟通联系;突出语文核心教学内容的模型建构,以实现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的统整和开发;建设促进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互动平台,刷新语文学习形式,加深学生语言文字学习的体验;开发丰富而有特色的语文课程资源,课程资源体现了本土化、特色化、丰富性、共享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形成学生语言文字实践创新的有效路径,完善学生的言语生命,俊美学生的诗意人生;构建教师团队发展的专业平台,让语文教师建立自己的语文教育哲学,在课程基地实践中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智慧。 | |||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 |||
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南京市第十三中学“语文学习实验课程基地”是江苏省首批课程基地之一。目前,课程基地初具规模,基地创建已见成效,课程模型逐渐完善,校本课程日趋成熟,学科文化显示底蕴,课程环境彰显特色。 传统经典研学中心侧重经典文本和文化的探究学习方式,戏剧影视研学中心侧重舞台作品活动体验的学习方式, 特长写作研学中心突出实践性和动手能力,而金陵文化研学中心侧重多学科的交叉渗透,借助研究性学习的形式,注重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在资源建设方面,开拓师生生活资源、地域文化资源、经典图书资源。在学习方式上,侧重活动性和体验性;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构建了教师富有职业理想的专业生活。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语文课程基地主题是“培养终身阅读者和负责任表达者”。其教学环境建设有阅览室、辩论厅、专题研究室、专题展厅、影视制作室、匡园作家书房。在自主学习的互动平台建设方面,开发语文活动系列软件,利用语言实验室开展语文活动;开发阅读跟踪 | |||
系统,对学生的阅读进行阅读质量跟踪;利用语文多功能教室、辩论厅、演讲厅、影视剧场等教学场所开展语文自主学习活动。课程资源建设上,在语文选修课程中,重点突出“国学”普及教学;创设满足语文专题研究和人文类校本课程开发的课程资源;创设满足学生语文类社团活动需求的课程资源。在教师专业成长方面,建立省、市、区三级教研机构来校指导机制;建立高校及其他课程教学研究机构与学校互利双赢的科研机制;建立学校内部的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激励机制;建立著名作家参与语文学科研究指导的常态机制;建立定期举办语文教学展示、观摩、研讨、报告的制度。在形成学生实践创新的有效路径方面,依托江苏省作家协会、南京大学文学院等机构,开设影视文学创作等课程;在语文基地创设作家工作室,定期聘请著名作家、评论家入驻基地;为学校文学社提供一切必要的支持,让学生在文学创作、影视制作、期刊出版等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创造才能。充分利用学校的文科教育优势,架设与大学相衔接的培养人文社科类拔尖人才的通道。 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语文课程基地是与经典同行,为生命奠基。要打造有尊严的生命课堂,构建注重学生体验的、带有美感的、开放式的、动态的课堂,以经典促进学生“立人”、“立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着力建构六大“学习平台”:经典文学研修平台、经典文学创作平台、经典文学诵读平台、经典文学表演平台、书法艺术展示平台、活动视频制作平台;打造十大“经典主题研修室”:《诗经》《楚辞》研修室、先秦散文研修室、《史记》研修室、唐诗宋词研修室、唐宋八大家散文研修室、明清小说研修室、现代诗歌研修室、现代小说研修室、现代散文研修室、现代戏剧研修室;建设五大“语文课程功能室”:文学音像观摩室、视频音像制作室、古代文字与软笔书法研习室、文学创作成果展示室、语文多功能教学实验教室;建造“一场”“一园”“一苑”:经典教育剧场、经典文化园和语文名师风采苑。“经典文学研修平台”“经典文学创作平台”侧重经典文本和文化的探究学习方式,“经典文学诵读平台”“经典文学表演平台”侧重经典作品活动体验的学习方式,“书法艺术展示平台”“活动视频制作平台”突出实践性和动手能力。 从三所语文课程基地建设来看,第一,学习环境建设都是基于校本的。各校根据自身的资源条件开发课程资源,满足课程实施;第二,各校都有语文名师引领。南京十三中曹勇军、锡山高中唐江澎、省赣中莫立刚,都是正高级教师和语文特级教师,在课程开发和语文教学研究中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第三,都突出了传统经典文化和国学教育。南京十三中和省赣中还突出地域文化教育,锡山高中突出了口语表达包括辩论和演讲。第四,都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体验性和活动性。 研究价值: 生命化语文课程基地建设在内容建构上围绕“生命发展”作了动态设计,模型建构指向学生的语文核心能力培养,课程内容可以根据教学发展的需要,增补内容,具有无限张力;强化了语文教师课程执行要素,促进了语文教师通过内化创造性地实施课程;语文学习环境与语文课程资源一体化,环境、资源、课程、生成与人的发展紧紧融为一体;通过语文课程基地建设,深入切进语文教学领域,对语文课程开发创新,让语文有着严谨的文化思辨和深刻的生命探寻,打造新海高中发展的新引擎,形成新海高中教育教学的新常态。 | |||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 |||
研究目标: 语文课程的学科特质在于它是以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为核心指向与根本宗旨,因此生命化语文课程基地建设围绕着语文课程学科特质,通过把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个性化和活动课程体验化,营造语文情境,创新语文环境;体现语用核心,突出模型建构;开发课程资源,形成特色学科;加强语文体验,实现表达创新;搭建专业平台,促进教师发展。这五个方面相互支撑,相互渗透,共同构建了我校具有生命活力的语文课程基地平台。让语文有着严谨的文化思辨和深刻的生命探寻,让学生的语文情感的线条触向历史的空旷、现实的前沿和未来的悠远,实现语文素质教育的深度推进,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使语文课程在我校教育新常态中实现生命的绽放。 研究内容: 1.创设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环境。建设“一堂”“一网”:国学大讲堂;建造传统文化特质的轩苑亭园:唐诗轩、宋词苑、名人园、汉字园;建立四个图书专藏室:《四库全书》专藏室、《中华儒藏》图书专藏室、连云港地方文献专藏室、全国中学语文特级教师资料专藏室;成立五个研究中心:港城地域文化研究中心、传统文化经典著作研究中心、校园微电影创作中心、个性化写作研究中心、全国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研究中心。设立具有写作创意的六个园区:“梅花园区”“桂花园区”“樱花园区”“桃花园区”“木槿花园区”“玉兰花园区”,有欣赏的空间,将古诗词布展其中,使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设立百部名著班级图书柜。 2.突出核心教学内容的模型建构。课程基地核心教学内容的模型建构为一个核心六个板块。一个核心就是“生命化语文”,六个板块为“语文国家课程”“文化语文课程”“文学经典课程”“行为语文课程”“环境语文课程”“语文审美课程”。 3.建设促进自主学习的互动平台。普爱国学大讲堂,主要是用来搞学术报告和讲座;日新亭和求知广场是学术读书和研讨之所,文轩亭主要是苍梧文学社活动之所;五个研究中心包括14个研究工作室供教师和学生研修传统经典著作,进行文学创作,同时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轩苑亭园各具文化特色,绿化植被是自然景观,诗词名言是美学景观,名人雕像是人文景观;绿化植被是自然资源,诗词名言是美学资源,名人雕像是人文资源;绿化张扬自然景观魅力,诗词名言张扬美学景观魅力,名人雕像张扬人文景观魅力;三种景观,三种资源,三种魅力融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名人主题文化基础框架。 4.开发丰富而有特色的课程资源。包括历史传统、校友名人、地域文化、校园景观、学校藏书、高校智力、师生生活经验等。 5.形成学生实践创新的有效路径。实践创新的八条有效路径:一是养成读书习惯,二是制作校园微电影;三是参与社团活动,四是改编课本剧,五是编书写书出书,六是组织时事评论,七是从事文学创作,八是学会开题探究。 6.构建教师团队发展的专业平台。搭建课程开发平台,搭建合作实施平台,搭建研究反思的平台,搭建校本研修的平台,搭建成长论坛的平台,搭建发表出版的平台。 研究重点: 一是创设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环境,生命化语文课程基地教学环境建设坚持“四个结合”。结合学校环境建设,在绿化基础上增加文化内涵,形成人文景观;结合课程教学内容,让环境为教学服务,甚至成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结合立德树人,提升师生的生命境界;结合教师专业发展,让课程基地实施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 二是突出核心教学内容的模型建构。课程基地核心教学内容的模型建构为一个核心六个板块。六个板块的实施坚持以下原则:内容整合,空间突破,直观呈现,形式多样,身体心验,主题探究,表达创造。 | |||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 |||
研究思路: 对课程基地建设要统筹规划,健全组织,加强领导力量——明确建设目标,厘清行动路线,制定实施方案——语文组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部门形成合力——统一规划,多渠道融资,项目分年度实施——分阶段推进,如期完成。 研究过程: 设计阶段(2015年2月——2015年7月)通过调研,制定目标,设计方案;组织专家论证, 修改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和课程项目管理委员会,聘请专家顾问有:林崇德(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教育部社科委员兼教育心理学学部召集人)、叶澜(华东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冯建军(南京 推进阶段(2015年8月——2016年1月)制定课程计划,分工负责实施,按课程计划开课; 改造报告厅为普爱国学大讲堂,建设“生命化语文课程基地”网站;建造日新亭,修缮文轩亭。 政府采购《四库全书》,建立四个图书专藏室;设计并建设唐诗轩、宋词苑、汉字园、名人园,成立港城地域文化研究中心、传统经典文化著作研究中心、校园微电影创作中心、个性化写作研究中心、全国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研究中心;各研究中心创建课程制度,制定活动计划,开展活动;召开阶段总结会,检查落实情况;写作创意的六个园区规划改造。 提升阶段(2016年2月—2017年1月)完成写作创意的六个园区改造,按计划开展活动;组织专家进行阶段论证,分类总结经验;展示课程基地阶段性成果,组织媒介宣传;修改完善《实施方案》,按照新方案实施。 总结阶段(2017年2月——2017年12月):进行实施总结,完成结题报告;组织专家验收。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课程基地文件,检索语文课程基地资料。 语文行动研究法:基于解决语文实际问题的研究,注重在行动中研究语文实践。按照分工,请专家设计文化景观;根据实施方案,落实课程计划;语文组具体分工,按照课程计划实施教学;采购图书资料,建设研究中心和场馆;建设植物景区,开展教学活动。 语文实验研究法。经典阅读研究中心采用实验研究法,侧重在学生阅读经典方法的指导实验;名花诗会诗词写作实验,把读诗、诵诗、讲诗、评诗和写诗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对诗词的兴趣。子课题承担者要确立研究的问题,设计语文实验方案,创设实验条件,调控实验变量,得出实验结论。 语文问卷调查法。对新海高中三个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统计有关数据,撰写调查报告。 语文教育叙事法。通过对课题实施过程中教育教学故事的叙述,揭示其蕴含在故事之中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每一位语文教师在课题实施过程中都有生活的真实,把这种语文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结合起来,统一起来,表现出来,就是语文教育叙事法。 语文案例研究法。语文案例研究法是一种通过发现或制造的案例、揭示案例背后带有普遍性结论的研究方法。案例是课题实施过程中个别的、具体的、具有典型意义的语文事实,带有一定的理论色彩,以语文事实体现理论价值。 | |||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 |||
主要观点: 1.创设具有鲜明主题的语文教育环境,体现语文的专业性质,凸显语文学科的专业思维,有利于语文教学内容的拓展和生成。 2.语文课程基地通过物态和物态的模型展现,改进知识的呈现方式、表达方式和传导方式,增加语言文字学习的体验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素养。 3.对语言文字学习的互动平台的搭建,要面向自然世界,面向人文世界,面向艺术世界,面向内心世界,在运用中学习,在运用中提高。 4.语文课程基地建设不仅为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而且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持续发展的动力,形成了语文教育教学的新常态。 5.以语文课程基地来读取学生语文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强调体验时学习,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情境中去感受语言文字的创造,提高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心智特点和多元智能。 6.语文课程基地建设为语文教师提供了一个再学习再思考的平台,为有所作为的语文教师提供了一个脱颖而出的机遇。 | |||
可能的创新之处: 1.强化了语文教师课程执行要素。在课程执行意识方面,促进了语文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在课程的创生能力方面,促进了语文教师通过内化创造性的实施课程;在课程的重建能力方面,大部分语文教师能够通过改造重组内容,重建适合的课程;在课程的教学能力方面,教师能够赋予课程以生命的活力。 2.模型建构指向学生的语文核心能力。以生命化语文为核心,从六个维度构建了课程板块,包括语言运用、文化认知、环境体验、文学感受、生命参与、审美熏陶,通过语言文字的感知,触摸语言文字的温度,感受文字文学的意象之美,构建学生儒雅的文化人格,提高汉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3.语文学习环境与语文课程资源一体化。师生在唐诗轩、宋词苑里,可以与诗词艺术对话与共生,沐浴唐风宋韵;师生坐在“日新亭”,观赏着冉冉上升的朝阳,吟诵着《大学》中的佳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必然心生不断革新的愿景;社团成员聚集于“文轩亭”,朗诵著名作家曹文轩先生《草房子》片段,必然会对少年时代再回首;驻足“汉字英雄墙”前,面对六位汉字英雄的雕像,一定会产生对汉字文化传承者的敬佩;到甲骨文石刻园徜徉,你一定会感受到我们祖先的智慧与情性;看一眼《四库全书》,你会顿生高山仰止之叹;在国学讲堂聆听当代学者的报告,你会感受到醍醐灌顶;春日樱花的灿烂,夏日紫薇的妖冶,秋日金桂的飘香,冬日腊梅的暗香浮动,都让师生思绪飞扬,诗兴大发,联想名句,身心愉悦。环境、资源、课程、生成与人的发展紧紧融为一体。 4.坚持“分权”“赋责”“增能”。所谓“分权”就是赋予每个语文教师以自选专项的自主权,语文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研究方向,选择自己喜欢的且能做好的科目;所谓“赋责”就是教学责任定位,课程中的科目实施和教学由承担教师完全负责,包括资料搜集、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形式的使用和教学评价的制定;所谓“增能”就是通过实施提高教师的校本课程的实施能力。 | |||
(六)预期研究成果 | |||
|
成果名称 |
成果形式 |
完成时间 |
阶段成果(限5项) |
生命化语文课程基地——在语文教育新常态中实现生命的绽放 |
论文 |
2016.5 |
生命化语文课程基地——生命的歌吟 |
学生诗集 |
2016.9 | |
生命化语文课程基地——生命平台上的青春风采 |
论文 |
2016.12 | |
生命化语文课程基地实践样态 |
论文 |
2016.12 | |
生命化语文课程基地研究论文集 |
论文集 |
2017.8 | |
最终成果(限3项) |
生命化语文课程基地语文教育叙事 |
编著 |
2017.8 |
生命化语文课程基地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
结题报告 |
2017.12 | |
|
|
| |
(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包括:①主持人除外的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②研究基础,包括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文献搜集、调研和相关论文等;③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 |||
学校整体实力支撑。我校建于1930年,具有85年历史;地处连云港市中心城区,2001年易地重建,占地310亩,建筑和绿化面积达10余万平方米;拥有2. 主持人 核心成员张勇担任副校长,是省特级教师、江苏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市政府督学、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333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先后被评为全国素质教育实验先进个人、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是连云港市“521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担任市中语会副理事长。 核心成员 其他核心成员或为连云港市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或获得教育部“学科课堂渗透德育”录像课竞赛一等奖,或在省优质课评比中获得一等奖、二等奖,或在全国中学语文学术研讨会上执教过示范课。 李震参与“中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的实践与研究”于2014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有三项语文教学成果先后获得省首届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教育部课程改革首届教学成果三等奖,获首届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另有两项古代文学研究成果先后获省第6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和省第11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张长松、李涛、谢敏都是省首届基础教育优秀成果奖一等奖获得者, | |||
课题主持人李震在生命化语文理论研究中也取得了在全国中语界领先的学术成果。万余字长篇论文《理性追寻:语文“生命化课堂”之重建》分上下篇先后发表于全国中语会会刊《语文教学通讯》A刊2012年第5期和第6期,长达两万字的长篇论文《语文走向与主流话语的百年演进》 发表于《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两万字的长篇论文《语文“生命化课堂”本源探索》发表于人教社出版的权威刊物《中国教育科学》2013年第4辑,三万字的长篇论文《生命化课堂的价值、内涵和实践样态》将发表在人教社出版的权威刊物《中国教育科学》2015年第4辑;另有《在语文“生命化课堂”中探索》《生命化课堂教学形态的形成与发展》《语文课堂:享受语言文字的生命阳光》等重要论文先后发表。这些论文对“生命化语文”源头演进、内涵价值、实践样态等作了系统探讨研究,在中语界产生了重要影响。特级教师张勇在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了《连云港地域文化语文读本》,谢敏和李涛两位老师还先后在语文出版社出版了《高中作文教程》《古典诗词艺术欣赏》, 课题组有着厚实的校本课程经验。自2008年始,我校开设校本课程百余门,其中语文组开设校本课程二十余门,包括经典阅读类,如“诗经选读”“论语选读”“孟子选读”等;史传文学类,如“左传选读”“史记选读”“宋史选读”等;传奇小说类,如“唐宋传奇评介”“西游记评介”“红楼梦评介”“镜花缘评介”“现代小说评介”“当代获奖小说评介”等;诗词歌赋类,如“楚辞鉴赏”“唐诗鉴赏”“宋词鉴赏”等;写作技法类,如“散文创作漫谈”“高考满分作文评析”“笔尖上的成长”等;传统文化类,如“汉字构造及文化意蕴”“连云港地域文化”等。课题组成员都承担了校本课程教学任务,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课程基地建设项目设立专项建设资金,采取省财政立项支持、市财政配套、学校自筹三方结合的方式。总投资约600万元,申请省财政支持100万元,市财政配套200万元,自筹(包括校友资助、社会捐助、学校预算外收入)300万元。项目分期投入,资金逐步到位,分年度实施,分阶段推进,并且成立专项资金管理小组,严格掌握项目资金的到位使用情况,确保专款专用,以保证课程基地如期建成。 |
三、课题主持人所属部门(单位)意见
本部门(单位)完全了解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十二五”规划课题管理的精神,保证课题主持人所填写的《申报评审书》内容属实,课题主持人和参与研究者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适合承担本课题研究工作。同意申报。 如果该课题获准立项并有经费资助,本部门(单位)愿意以不低于1:1的比例划拨配套经费;如果该项课题获准立项没有经费资助,本部门(单位)愿意为该课题划拨不少于捌仟元的研究经费。 本部门(单位)帐号: ;开户银行: ;户名: 。 单位负责人(签名、盖章): |
四、课题委托管理部门意见
县(市、区)管理部门意见: 单位负责人(签名、盖章): 年 月 日 |
高校、大市管理部门意见: 单位负责人(签名、盖章): 年 月 日 |
五、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意见
单位负责人(签名、盖章): 年 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