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长松 《最后的常春藤叶》
[ 录入者: | 时间:2015-11-08 |来源: | 浏览:次 ]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实录
执教:张长松 记录:翟越凡
师:我们课前通过一个微视频学习了有关欧·亨利的知识,谁能给我们来复习一下,我们微课中介绍了欧亨利的哪一些知识?
生:欧亨利是曼哈顿的桂冠诗人,他的作品被称作美国社会幽默的百科全书。
生:他的主要作品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
师:好的,请坐,还有没有?
生:他出生贫苦,所以擅长描写底层人物,擅长描写人性的光辉,他的结局被誉为欧亨利式结尾。
师:好的,大致有这么多,今天我们就和大家一起研读《最后的常春藤叶》,看看他的几个特点是如何在课文中表现的。
师:这里面总共写了几个人物呢,能不能按照出场的顺序给大家说一下。
生:首先是苏艾和琼珊 然后是医生 最后是老贝尔曼。
(教师板书:苏艾、琼珊、医生、贝尔曼)
师:总共就是四个人物,谁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这其中的一个人的故事?
生:苏艾和琼珊相识,然后被一个叫肺炎的疾病击倒。
师:大家听他说的对不对?
生:应该是琼珊染上了肺炎然后苏艾在旁边照顾她
师:她们两个人的职业是?
生:画家。
师:好的,请坐。
生:老贝尔曼是一个不得志的画家,但是他用他的善良和热情画出了他一生的杰作,最后一片常春藤叶。
生:医生是一个出场不多,但是看出他个很有爱心,又不失幽默的人。
师:我们把出场的这几个人物大致地概括了一下,琼珊在被肺炎击倒的情况下,另外三个人给予她细心的照顾,故事是很动人的,你感觉到哪一个人物打动你,哪一个细节描写打动你?请你们自己研习课文,跟同桌先交流一下,然后我们来全班交流。
(学生交流)
师: 研习文本我们能充分领略作者文字的美丽,谁来说说?
生:在课文第23段最后一节,“现在喝一点汤吧。让苏艾继续画画,好卖给编辑先生,换了钱给她的病孩子买点红葡萄洒,也买些猪排填她的自己的馋嘴。”这句话是看起来一个比较调皮的语气,是苏艾对琼珊说的, 这句话看出苏艾想做出一个非常积极乐观的态度,然后用积极乐观的语气来感染琼珊,唤起琼珊对生活的希望,这段话可以看出她们的感情十分的真挚。
师:琼珊其实这个时候病已经很重了,苏艾应该是非常担心了,文中有没有,表示非常担心的文字?
生:“苏艾到工作室里哭了一场,把一张日本纸餐巾纸擦得一团糟”。
师:表现这样轻松目的是什么?
生:安慰她,给她以信心。
师:对。
生:刚才同学说的是语言,我想从动作这个角度来说一下。“医生走后,苏艾到工作室里哭了一场,把一张日本纸餐巾纸擦得一团糟。然后,她拿起画板,吹着拉格泰姆曲调,昂首阔步地走进琼珊的房间。”这个地方我们可以看出虽然苏艾当时很伤心,但是为了让琼珊不失去对生活的希望或者说让琼珊振作起来,她需要装得非常轻松愉快,不被琼珊病重这种情况侵袭到。
师:你知不知道拉格泰姆曲调是什么样的曲调?
生:应该是比较激昂向上的、 曲调非常高昂的,可以让人振奋的。
师:(板书“ragtime”)对,拉格泰姆是这样的一种爵士乐, 它幽默、欢快、活泼。苏艾哭得已经把一张日本的餐巾纸擦得一团糟的情况下,为了显示自己的轻松,吹着这样的调子,昂首阔步地走,她就是希望琼珊看到自己的积极乐观。
生:我想说一下贝尔曼和琼珊,第33到第35节,开始是“‘什么话!’他嚷道,难道世界上竟有这种傻子,……天哪!像琼珊小姐那样的好人实在不应该在这种地方害病。’”看着好像不是十分赞同,实际上贝尔蔓很关心琼珊,希望有一天画一幅杰作带着他们离开这里。
师:这是一个前后语调截然不同的表现,前面说,‘什么话!’‘难道世界上竟有这种傻子’可以看出非常粗暴,但是粗暴而不粗心,下面写的‘天哪!像琼珊小姐那样的好人实在不应该在这种地方害病。’可以看出粗暴的外表下有一颗细腻的心灵。这个语言两相对照,非常生动地写出贝尔曼有着一颗爱心。
生:36节“他们在那儿担心地瞥着窗外的常春藤。接着他们默默无言地对瞅了一会儿。”作者仅仅是通过这样一个细节就写出了苏艾和贝尔曼对琼珊的关心,可见作者对细节的把握非常到位。
师:这是什么描写?
生:神态描写。
师:前面有语言描写,有行动描写,这里是神态描写,‘担心地瞥着窗外’、‘默默无言 ’,为什么默默无言?心里太担心了, 这叶子一下掉光怎么办。再就是一旦掉光了,她就失去了精神的支柱,那琼珊可能就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神态描写非常动人。
生:在30节的第一句话:“老贝尔曼是住在楼下底层的一个画家,年纪六十开外,有一把像是米开朗琪罗的摩西雕像的胡子,从萨蒂尔似的脑袋上顺着小鬼般的身体卷垂下来。” 刚刚同学们说的是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这里是外貌描写。他的年纪他的胡子还有他憔悴的身体,写出了他的粗犷;这不仅说明他比较贫困又不得志,又对人性的光辉作了反衬。
师:这个地方是一处外貌描写, 肖像描写,用他的胡子, 突出了潦倒穷困的形象。为后面形成一个反衬作了铺垫。好的,继续说。
生:我想说的是苏艾和琼珊之间的关系,前面说的一些动作神情语言都很能表现。我认为她们之间相识的背景也非常特别,她们两人来自不同的城市,仅仅是在饭馆里吃饭相识;他们仅仅是室友,就如此互相关爱,互相为对方着想,苏艾为琼珊的病担忧,竭尽所能地帮助她治疗,这里很能体现出底层之间感情的真挚和人性的光辉。
师:很好,他们萍水相逢,但是在琼珊染上传染性极强肺炎时,苏艾不离不弃地照顾她,这就表现了底层人民内心的那种人性的善。
生:我想说一下医生。虽然说作者笔墨用的不是很多,但是还是能表现出他是很有爱心很有医德的医生。他不是为了钱,他只是真的关心病人,他在琼珊的病只有一成希望的时候还是很希望她好,还说用一切可能的科学方法来挽救她,他的语言很幽默。
师:医生对琼珊的关心非常真挚,其实医生的表现还不仅仅是对琼珊的关心。
生:还有对贝尔曼。
师:医生一共出场两三次,后面对于贝尔曼也是给与了深切的临终关怀。
师:欧亨利的笔下没有坏人,都是充满了同情心的温情的人。
那么这三个共同救助琼珊的人引起了争论:有人说苏艾很重要,有人说医生很重要,有人说贝尔曼很重要,你觉得哪一个最重要?
生:我觉得贝尔曼比较重要。因为他给予琼珊的是一个精神上的支柱,他给她一个精神上的支持来抵御病魔的侵袭。因此我觉得贝尔曼是比较重要的。
生:我觉得是苏艾比较重要。因为陪伴在琼珊身边的是苏艾,发现了琼珊有这种比较极端想法的也是苏艾,请贝尔曼替琼珊画这片叶子的还是苏艾。
生:何必去讨论重要不重要呢?欧亨利笔下本来想要表述的就是底层人民之间的关怀的群像剧,在这部作品里面每个人都是要表现人性的光辉。虽然我们从最后看出来是贝尔曼画出来的叶子拯救了琼珊,但是我们不可以说没有苏艾和医生的功劳,与其说哪个是主角不如说所有人都是这部作品想要塑造的重要形象。
师:这位同学给我们做了总结。琼珊她能活下来,这三个人都非常重要。苏艾给予的是生活上的护理;医生给予的是医学上的疗治;而贝尔曼给予的是精神上的支持。
他们通过三个方面共同努力使琼珊走出了低谷走出了绝望,获得了新生。但是最后一片叶子还是贝尔漫画的,我们刚刚分析了贝尔曼的一生是潦倒穷苦的一生。贝尔曼在文中有多次出场,而且贝尔曼口头老是挂着一个词——杰作,有人说他已经画出了杰作,也有人说他可惜的是失去了画杰作的机会,那么他到底画出了杰作还是失去了机会?这个问题,我们要讨论一下,首先讨论什么样的是杰作,然后我们再看他到底是画出了杰作没有?
(学生讨论交流)
师:你说,什么叫杰作?
生:我觉得首先贝尔曼平时说的杰作就是要画一幅画,画一幅让他能获得更好生活的画。
师:他说画杰作要干什么?
生:他说:“我们都可以离开这里。”实质上贝尔曼画的这片叶子确实是非常棒的话,这点是成功的。同时,贝尔曼通过这幅画挽救了琼珊的性命,不仅是在物质上创造了一个杰作,而且在精神上也是做到了极致。
师:嗯,在物质和精神层面都达到了极致,能不能再更细致地根据课文来说一下?
生:我认为一幅杰作更重要的是让人动容。它的技巧也是很高超的,在40段“可是,看哪!……”一段,说明了这很好地“欺骗”了琼珊。
生:贝尔曼是一个画家,而作为一幅画来说,判断杰作的标准就应该是它是否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以及它在精神上给人的支持和指引。虽然课文说老贝尔曼连艺术女神的长袍边缘都没有摸到,但是他用生命中最后的一幅作品拯救了一个人的生命,而且他拯救这个人的方式不仅仅是通过视觉上的冲击或者震撼,更是对她心灵上的指导,给她活下去的动力,所以我觉得是真正的杰作。
师:如果一幅画能够震撼人的心灵,那么这幅画绝对应该是杰作。还有吗?
生:我觉得杰作一定要体现画家个人的追求,贝尔曼的杰作就体现他个人的追求,体现了他是一个善良、帮助别人、乐于牺牲的人。
师:有道理。这三个人,爱,贯穿着他们。
(板书:“爱”,画出一条贯穿的线)
师:因为有爱,才让他们能够相互支撑,成为坚强的人。
(板书:写出一捺,写人一个人字)
师:贝尔曼也用爱的画笔画就了不落的藤叶,使藤叶永远长春,
(围绕三个外沿画出一片叶子)
这个叶子,叫常春藤叶。它永远代表着底层人民相互救助的人道主义精神。
我们研读小说 你会感觉到作者在塑造人物的时候,他用的语言是非常不一般的,我们说叫“幽默的语言”。叫“含泪的微笑”。什么样的“含泪的微笑”?请大家研读课文, 找一找哪一些语言体现了他幽默的特点。
生:比如说11页第23节“现在喝一点汤吧。让苏艾继续画画,好卖给编辑先生,换了钱给她的病孩子买点红葡萄洒,也买些猪排填她的自己的馋嘴。”我觉得这就属于比较俏皮的一种说法,
师:嗯,俏皮的,我们换成普通的说法,就是:“你让我好好画画,我挣钱,我们俩好吃饭。”
换成俏皮的话,感觉就不一样 活泼生动了许多,使氛围变得很轻松。
生:我想说的课文开头的环境描写,从小说的刚开始第一节我们就能感觉到欧亨利这种幽默的笔调,“有一次,一个画家发现这条街有它可贵之处:如果商人去收颜料、纸张和画布的账款,在这条街上转弯抹角,大兜圈子的时候,突然碰上一文钱也没收到、空手而回的他自己,那才有意思呢!”这明显是一个玩笑话,因为大家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但是欧亨利用幽默的笔调写这种话,一是突显了小区错综复杂的地形 从一个侧面表现了这里的拥挤混乱。另一个方面,我们说“含泪的微笑” 他这篇选用了这个笑话,他说商人去收账款,我们也可以看出来画家生活的艰难,他们连创作来为自己赚取生活费的这种成本性的东西都是去靠赊账拿来的。
师:而且最终收到没收到?一文也没收到,突出了这里居住的这些画家贫困的生活。
生:还有第30节,“贝尔曼在艺术界是个失意的人,他耍了四十年画笔,仍同艺术女神隔有相当距离,连她的长袍的边缘有没有摸到。他老是说要画一幅杰作,可是始终没有动手。”这里语言也是比较风趣,但是也是把他的失意,对于一个人非常痛苦的事付之一笑,
师:这一段 你给大家读一下。
生:读……
师:好,确实幽默俏皮。我们大家能不能读出这种幽默感?大家先准备一下,然后齐读一下,读出这种幽默感来。
(学生齐读)
师:好,我们再请一个同学读一下,看看重读哪一些能够读出这种味道来。
(一个学生读)
师:好的,我们再找一个同学,再来读一下试试,想想重读哪几个字,更具有艺术的表达效果。
(一个学生读)
师:怎么样?很好,这样读就能读出味道来了。这样的文字还有。
生:在课文的第5段,“一个弱小的女人,已经被加利福尼亚的风吹得没有血色了,当然经不起那个着红拳头、气吁吁的老家伙的赏识”,这句话描写的是琼珊受到肺炎的侵扰,她十分痛苦,但欧亨利把肺炎比作一个有着红拳头、气吁吁的老家伙。我觉得欧亨利的描写技巧特别高超,因为红拳头气吁吁正是肺炎的症状,没有直接写琼珊是气喘吁吁,咳嗽会咳出血,而写肺炎是一个红拳头,气吁吁的老家伙。
师:很痛苦的事情他用幽默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叫做“含泪的微笑”,叫“黑色的幽默”。文中的这些人物就是在这种“黑色的幽默中”在痛苦中挣扎着。
这种黑色的幽默让我们既看到了作者的心酸,也看到了主人公们不屈的灵魂。贝尔曼同样是在这不屈中挣扎着活着的,但是贝尔曼最终的挣扎我们一直到最后才发现。这样的结尾被称为“欧亨利式结尾”。
这个欧亨利式结尾历来总是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说这是作者在卖弄他的结构技巧。欧亨利自己说:“请你仔细阅读我的每一篇文章,其实,我在你们感到意外的结尾之前,故事的发展的每一步我都有伏笔都有铺垫,你说我卖弄,那是因为你没有看到我做的铺垫罢了。”
我们能看出来吗?
下面我们四个人一组讨论一下看看我们能找出多少铺垫?
(学生讨论)
生:40节,“经过漫漫长夜的风吹雨打,仍旧有一片常春藤的叶子贴在墙上。” 按照常识这个叶子应该掉了,前面是“漫漫长夜的风吹雨打”早应该掉了,但这个叶子还贴在墙上,并且这个“贴”也有铺垫。
生:在第44到46节,在环境描写时候写出天气比较恶劣,很多北风雨点,46节说它仍在墙上,给人暗示是被画在墙上的。
师:44节“北风的怒号雨点不住地打在窗户上”这就意味着肯定也打在墙上打在叶子上,可叶子还在墙上。
生:35节,“总有一天,我要画一幅杰作,那么我们都可以离开这里啦。”我觉得当时贝尔曼已经想到要画那片叶子了,所以我觉得也为下文作铺垫。
师:哦,他认为这个时候贝尔曼已经开始想了。
生:36节,“他们,在那儿担心地瞥着窗外的常春藤。”这个时候贝尔曼正在坐在那里观察地形观察怎么画才能让琼珊看到,
师:如果老贝尔曼不答应去到楼上来,他可能就找不到在哪个地方画。
生:33节,“我没有心思替你当那无聊的隐士模特儿。”说明他已经打算做些什么去拯救她。
师:他想做什么?
生:他可能想画这片叶子。
师:他这个时候就有打算了,哦,这个我还没想到。
生:48节,琼珊说“冥冥中似乎有什么使那片叶子不掉下来。”也觉得好像不是一个很自然的现象,她也在想,叶子不掉下来有点不太正常。
师:那么你猜这个时候琼珊觉得是什么使这个叶子不掉下来?她觉得应该是什么?
生:她可能当时也没有多想。
师:她想可能是神灵保佑。
生:先从29节开始,然后到36节琼珊已经睡着了,这个时候他们还在屋里,苏艾把窗帘拉下来就把贝尔曼带到另外一间屋里,这时候他们在这个屋里才担心地看常春藤叶,我想他们在进琼珊屋的时候琼珊睡着了,他们从琼珊的窗户看到常春藤叶已经掉光了,这个时候他们默默无言地对瞅了一会儿。
师:他提出了一条,可能在看的时候这个叶子已经掉光了,有没有这种可能? 掉光没掉光 ,我觉得我们要思考。
生:如果说是掉光了他就不用“担心”这个词了。
师:很好,她担心很可能会掉光,所以她担心地看着。
生:36节,这里面还有个我觉得挺关键的苏艾把窗帘拉到窗槛上,这就为贝尔曼画最后那一片叶子创造了时间创造了机会。
师:有画的条件了。
生:还有就是一个挺隐蔽的,从37段到54段,从首句看出来这些段落的开头都是用时间开头,表明时间长。
师:卞熠同学很善于从行文角度研究,“第二天早晨”,后面是“那一天总算是熬过去了”
可以看出过了好几天了,至少过了两天时间,这个叶子也没有掉下来。
经过大家的讨论发言我们就可以看出这个结尾虽然感觉到很突起,但是是实实在在的让我们感到是很合理的事情。
欧亨利的小说不仅仅是结尾取胜,他的语言,他的人物,他的故事,它所表达的情感都能够打动人,今天我们研习了这样一篇文章,我们觉得很有收获。你收获了什么?
生:我认为我们平时在一些非常深沉 非常沉重的一些话题的时候不妨多学学他欧亨利的一种自嘲式的幽默, 能让行文更加轻松更加利于表达自己的感情。
生:经过今天这节课,让我想到我们写作文的时候有时候也会刻意地用一种“欧亨利式”的一种结尾,但是为我们也要想到在写“欧亨利式结尾”的时候也要想到在之前也要做足够的铺垫和伏笔 这样才不会觉得突兀。
师:以上同学都是从写作这个角度来谈我们的收获。
生:我是从琼珊的角度来谈的,对于琼珊来说,当时她是身患肺炎,肺炎对她来说是非常痛苦的,我觉得在生活中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困难都要相信有奇迹的存在,而且要努力去等待那个奇迹或者去创造那个奇迹,对生活抱有希望。
师:好,这是从主题的角度说的。富兰克林说,希望是生命的源泉,失去它的生命就会枯萎。歌德也说,希望是生命的灵魂,是心灵灯塔,是成功的向导。我们无论在什么样的艰苦环境下我们要坚信希望存在,我们一定会战胜任何困难,今天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上一篇:王晓青:记叙文细节描写讲评实录
下一篇:张长松《声声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