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概念的教学方法浅谈
[ 录入者: | 时间:2011-06-16 |来源: | 浏览:次 ]
当前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展开,以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为核心的四大理念正逐渐深入人心,而新课程标准也对高中生物概念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概念教学值得在课堂教学中高度重视和关注。 生物学的概念是中学生物学知识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生物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生物学的概念是学生进行生物学学习和思维的基本单位。学生在生物学学习过程中,通过建立各种生物学的概念,并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才能正确掌握和应用生物学知识,同时,在此过程中还能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归纳、对比等逻辑思维能力。为此我就如何有效进行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的体会总结如下: 一、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全面分析概念: 概念是由内涵和外延组成的,它们是概念所具有的基本特征。也是教师所要讲的内容。什么是内涵呢?生物概念的内涵是指反映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本质特征。什么是外延呢?外延是指内涵所适用的范围和条件,是生物概念反映的总和。例如,“胚”的概念是:种子中的胚芽、胚轴、胚根、子叶构成的整体,叫做胚。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是种子中的主要部分。(人教社版,初中生物第一册(上))其中“胚芽、胚轴、胚根、子叶”是概念的内涵,它们反映了胚的结构的本质特征。“种子”,“新植物体的幼体”是从位置和功能上反映了胚的属性,因此,是概念的外延。由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同一事物特有的本质。教师只有明确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对概念做全面的分析,才能在教学中准确地揭示概念的内涵,明确外延。做到概念讲解确切,重点突出,条理清楚,使学生能顺利地形成概念。概念做为思维的基本单位,只有当学生掌握它后,才能对生物学知识进行判断和推理,才能正确地进行思维,并清晰、正确地表达生物学思想。 二、针对不同的概念,精心选择教学方法: 生物学的概念繁多,由于生物学概念的特征,内容不同,彼此之间的联系和关系纵横交错,因此,教师只有根据不同的生物学概念,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才能讲好生物学的概念。针对不同的生物学概念常选用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1、讲述法,课本概念,逐词逐句挖掘,得到条理化、生成性的信息: 概念是由词语表达的,通常也是经过词语传递,使他人接受并理解。讲述法就是运用准确、形象的词语,进行概念的讲析。运用讲述法讲好概念最重要的是要做到:确切、透彻、重点突出。怎样才能做到呢?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中有些词语是反映了事物最本质的特征,抓住了这些重点语词就能做到上述的几点。例如:在讲解“酶”的概念时,抓住“活”,“催化”,“蛋白质”,“高效性”,“专一性”,“多样性”这些重点词语,并再通过一些实例进行讲析,就能使讲析确切,透彻,重点突出,使学生容易掌握并理解酶的概念。一般地讲,讲述法适用于各种概念的讲解。 2、直观图像介绍抽象概念: 有心理学家证明,人的学习83%通过视觉,11%通过听觉,3.5%通过嗅觉,1.5%通过触觉,1%通过味觉,由此可见直观的重要性。在进行生物学概念的讲解中,常适当地运用演示实验、挂图、板画、模型、幻灯、投影、录像、电影及计算机等教学手段,能够较好地调动学生的视、听器官的活动,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以增强学生对所学的生物概念识记的巩固性和持久性,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例如在讲解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的概念时,可以画一张世代关系示意图,在这张图中,以自己为中心在中主轴上的纵向的一列亲属为直系血亲,而中主轴亲属以外的旁支亲属都是旁系血亲。同样的例子还有如;主动运输、原生质层、反馈调节、顶端优势、反射弧、兴奋传导和传递、基因、基因工程、内环境、体液免疫等等。 3、通俗类比介绍陌生概念: 将陌生概念与学生自身熟知的事物和生活体验通过类比,建立适当的联系,如果运用到教学中,这种联系可以促进学生对新概念认知的内化。因为无论是细胞、器官、生物体,还是机器、楼房、人类社会,各系统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可比性,所以类比法在概念讲解中有着广泛运用。例如;将密码子比作电影院的座位号,大人(tRNA)凭着电影票(反密码子)找到正确的座位(碱基互补配对),然后将带来的小孩(氨基酸)放到座位上,最后小孩手拉手(脱水缩合)形成肽链,这样的讲解不仅让学生深刻理解了密码子和反密码子的作用,还加深了对蛋白质合成中的翻译过程的认识。还有在免疫教学中,将骨髓比作士兵的摇篮,胸腺比作训练的场地,脾脏比作血液过滤器,淋巴结比作杀敌的战场等等。 4、采用范例归纳出精确定义: 归纳通常被称为科学的思维方法,它被定义为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对学生来说,很多概念的定义非常抽象,如基因、染色体组、单倍体、基因突变、基因等等,教学中学生需要教师对定义中的抽象信息进行讲解,化抽象为具体,用具体的范例来说明这些抽象信息。但是在教材中,对概念的介绍通常是先下定义,再举范例。为有利于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根据学生从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概念讲解时信息呈现的顺序最好是;先举范例,再下定义。例如讲基因的概念时,可以这样;为什么有人是双眼皮有人是单眼皮呢?这是由遗传物质DNA决定的,在双眼皮者细胞的DNA分子中有一个特殊的片段,决定了其长出双眼皮,科学家把这一片段称为双眼皮基因。为什么有人有耳垂有人无耳垂呢?这是由遗传物质DNA决定的,在有耳垂者细胞的DNA分子中有一个特殊的片段,决定了其长出耳垂,科学家把这一片段称为有耳垂基因。那么什么是基因呢?它是一个完整的DNA分子还是DNA分子的一个片段呢?是不是每一个片段都是基因,还是有遗传效应的片段才是基因呢?于是在这些范例的述说中,学生不知不觉获得了对基因概念的认识。 5、比较法讲解成对的概念: 有很多生物学概念是为了对生物学现象进行分类而建立的,这些概念往往以并列方式成对地呈现在教材中。如自由水和结合水,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自养型和异养型,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无籽西红柿和无籽西瓜的培育等等。这些概念只有通过比较归纳才能突出其所存在的差异,所以教学中应该以并列的方式同时讲解。例如在遗传定律的基本概念中,杂交、自交、测交属于交配类的概念,等位基因、显性基因、隐性基因属于基因类的概念,这些概念应该同时介绍,让学生发现其中的差异。有时采取列表的形式讲解可以节省时间,如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可从亲本、生殖细胞、性状保持、繁殖速度、子代生活力方面对二者进行比较,从而使学生理解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根本区别在于有无生殖细胞的结合。比较的方法多种,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可以灵活选用。日常教学中多用的是表格法和图解法。 6.概念教学要巧用“错误”: 学生在书写概念时经常会出现错别字,这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理解概念的含义,所以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的错误,从中挖掘教学资源,巧用“错误”。比如,出现“必须氨基酸”的错误时,先要让学生分析“必须”“必需”在用法上的区别,然后分析必需氨基酸的概念,学生就很容易知道该用哪个字了。又如,遇到“自氧需养型”的错误是,先要问“养”和“氧”各自的含义,然后根据生物同化作用类型和异化作用类型的判断方式,也就不会把“养”和“氧”混用,写出那些令人啼笑皆非的错误概念了。类似的错误还有“叶泡”(液泡)、叶粒(绿)体等。 7、构建概念图形,系统概念知识: 我国学者裴新宁提出:“概念图作为学与教的工具,其强大的功能正日益显现出来。”概念图是由节点和连线组成的一系列概念的结构化表征。 概念图中的节点表示某一命题或领域内的各概念;连线则表示节点概念间的内在逻辑关系,通过综合与分层来反映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概念图可以将陈述性的知识程序化、清晰化,可以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避免知识的负迁移,从而使学生形成完整的概念体系。在课堂小结、单元复习、专题复习中使用概念图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际上在课堂预习时,也可以通过提供概念图的框架,要求学生通过自学来填写所缺概念,这样做操作性较强,有利于学生把握知识脉络。例如讲解基因的本质时,可以将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碱基、蛋白质、性状等基本概念设计成概念图。这种运用概念图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交流,还有利于老师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便于评价。在近几年各地的高考试题中,出现了不少概念图的身影,因此在复习备考中,应该随着复习内容的增多,在课堂上对概念图的使用作必要的补充,以便于学生对大容量知识点的综合题有整体上的把握。 三、在概念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在生物概念教学过程中,要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还要注意以下方面: 1.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教法的选择。不同年级的学生思维能力有着差异,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也不同,因此,教师在讲解生物学概念时一定要因学生而施教。低年级的学生感知能力强,就可多采用直观演示法。高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发达,就可多运用归纳推理,构建概念图等教学方法。 2.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生物概念教学中引入概念后,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总结概念;利用原有概念,诱导新概念;校正日常概念,形成科学概念;设问释疑,明确概念;巧用比喻,领会概念;对比概念,区别相似概念;剖析内涵与外延,理解概念;例举实例,深化概念,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学习和探究活动中的“引导、启发、参与、倡导、诊断”的作用。 3.生物概念的巩固主要是在学生的运用中巩固。有的学生告诉老师,他几乎将整本生物教材都背下来了,生物的成绩仍然不见提高,究其原因是不理解概念定义的由来和意义,在运用生物学概念时只能生搬硬套,成绩自然提不高。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问,精选并编制各种复习题,思考题和练习题,通过练习和作业,使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可通过这些练习和作业了解学生掌握概念的情况,不断改进概念教学。另外,教师还要结合生物课的特点,尽量多开展课外活动,增强实验内容,使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去灵活运用生物学概念,发展他们的智力。 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室主任赵占良先生说过:“生物教材就是由概念积木加上素材案例构建而成,概念积木多且散乱,素材案例穿插其中”。随着新课标的推行,生物科学的发展突飞猛进,高中知识容量的加大,生物这一门基于实验的学科,将会有更多的名词涌入我们的视野,进入高中教材。所以,概念教学始终应该是我们教学工作者长抓不懈的内容,也是需要我们倾注思考的内容,概念是高中教学的基础,是学生奠基高中知识,在日后专业领域发展的前提。故此,只有我们把概念教学搞好搞实,才能保证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才能保证高中生生物知识的容量,才能保证我们的教学行为合乎大纲的要求,我们所培养的人才符合时代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游隆信.生物学概念的教学策略探析.生物学教学,2005,30(2):46 2 、 徐 辉.谈生物教学中对概念的处理方法.中学生物教学,2003,(10):21 3 、吴 遐.探究活动中构建生物学基本概念的初步研究.中学生物学,2005,(10):15 4 、 黄五洋.《浅析如何有效进行高中生物概念教学》 |
上一篇: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前景
下一篇: 新课标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情景的创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