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化学问题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 录入者: | 时间:2015-11-13 |来源: | 浏览:次 ]
谈化学问题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惠海涛
(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 江苏 连云港 222006 本文获市论文评比一等奖)
内容摘要:问题设计是问题解决教学中的核心和关键,结合“氮氧化合物的转化”提出了问题设计中的一些常见误区和注意点,讨论了问题设计的一些策略。
关键词:问题解决 问题设计 策略
1问题解决教学概述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世界是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以前进的。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义是问号”,可见“问题是深入的阶梯,是长进的桥梁,是触发的引信,是觉悟的契机”。
提升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途径是在课堂教学中逐步渗透、培养问题解决意识和能力,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真实的驱动性问题,以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在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和技能,进而逐渐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问题解决教学的要素之一就是问题设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地设计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交流、讨论、展示、质疑、反馈和矫正等方式作用于问题,从而获得知识、提升能力。课堂设问强调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让学习者置身于问题之中,从而使“学习”和“任务”、“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2课堂问题设计的误区
问题设计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衡量教师教学基本功的重要方面,是一门高级的教学艺术。然而从中学教学实际来看,人们对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在认识上还存在着一些偏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将设问教学等同于学生口头答题
设问过程是教学过程,而不等同于教师提问、学生答题的过程。问题设计的目的是教会学生思考,因此设问教学的重点应该是让学生通过思考来获取答案。学生对教师设问的回应方式也不仅限于口头答题,还可以采用纸笔计算、实验探究、资料查阅等方式来解决问题。
2.2将设问教学等同于评价学生
设问是一种评价学生阶段性学习的手段,而不等同于评价学生的手段。如果仅仅把设问作为评价学生的手段,则会导致学生始终处于被评的地位,从而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也会把学生引导到一种错误的学习目标上去,会使学生把回答问题作为学习的首要目标。
2.3注重问题结果,忽视思维过程
重结果、轻过程是教学设问的一种常见误区。在化学课堂上,我们会看到有些教师总是关注学生的回答结果,而忽视学生的思维过程;总是关注学生是否给出了正确答案,而不去分析学生给出的错误答案;总是期盼学生能迅速给出问题的结果,而不愿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这些情况在各类公开课中尤为常见,教师习惯用优生的思维代替所有同学的思维,没有达到设问的真正目的,没有实现设问教学的真正效果。
2.4设问方式简单,思维容量低
课堂设问应该有一定的思维容量,应该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考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果问题的思维容量太小,甚至是毫无思维容量的“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这样的问题,则很难发挥教学设问的作用,也不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化学课堂问题设计的策略
问题设计是问题式教学的核心和关键,问题的优劣决定着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是否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好的问题能够让学生的脑筋动起来、思维活起来、精神兴奋起来,并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的深刻性。以下笔者结合“氮氧化合物的转化”这一课题谈谈如何进行化学课堂的问题设计。
3.1从情境上设计问题
化学课堂上的“情境”,可以是生活情境,也可以是生产情境,故事情境等,比如教师在课堂导入时,可以设问:“民谚说‘雷雨发庄稼’,这其中蕴含着什么奥秘?涉及到什么化学原理?”这样学生就可以在“雷雨发庄稼”的背景下学习N2→NO→NO2→HNO3的转化;再如学生可以在工业制HNO3的情境下学习NH3→NO→NO2→HNO3的转化。这样将化学知识寓于具体的情境之中,会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欣赏化学对生产和生活的贡献,体会化学在人类社会中的应用。
3.2从生长点和提高点上设计问题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