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建优势】新海高级中学化学课程基地报建优势
[ 录入者: | 时间:2015-11-09 |来源: | 浏览:次 ]
有着八十五年悠久历史的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先进的教育理念。学校高度重视化学对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影响,全力开展高中化学基地创建,拓宽人才的培养平台。目光长远的领导班子、雄厚的化学师资力量、奋发有为的学生群体和广泛的化学教研影响为课程基地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大的人力基础,突出的改革实践成果、厚实的校本课程经验、领先的理论研究成果和省生物基地和市语文基地建设经验为基地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和理论支撑,充足的建设资金为基地建设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1.学校整体实力的支撑
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建校于1930年,地处连云港市中心城区,2001年异地重建,占地310亩,建筑和绿化面积达10余万平方米;拥有2.
学校先后获得过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国家级电教实验学校、江苏省文明单位标兵、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集体等数十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在社会上享有崇高的声誉。目前正朝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化品牌学校和与国际接轨的窗口学校发展。
为做好高中化学课程基地建设工作,学校专门成立以韩金山校长为组长的创建课程基地领导小组和课程项目管理委员会,课程基地由特级教师
2.雄厚的化学师资力量
我们学校的化学学科组不仅有一支业务精湛的化学教师队伍,而且已经拥有坚实的科研成果和突出的教学业绩,为学校教育教学积累许多经验。
我校共有化学教师28人,其中有特级教师1人,教授级高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16人。
3.突出的改革实践成果和课题研究成果
4.领先的理论研究成果
近年来,化学组的老师在《化学教育》、《化学教学》和《中学化学教学参考》等核心期刊上陆续发表了十几篇论文,其他省级主流刊物更是多达几十篇。
例如:将探究性学习的理念融合在教学设计中而开展的《探究性教学的设计与实践》是化学组近年来的主要研究课题,并由此在核心期刊《化学教学》上发表了《浅谈化学中探究性与接受性学习方式的适切性》的成果。运用相关的教育理论及科学方法作为指导,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征,将探究性教学理念纳入教学设计,为开展探究性学习提供教学支持。发表在核心期刊《中学化学教学参考》的《探究性教学的逻辑设计》,研究了探究性教学的逻辑设计,形成了探究性教学设计的逻辑关系。形成了以探究对象的选择、问题解决的程序以及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认知过程进行探究性教学设计的逻辑关系。《浅谈探究性教学设计的切入点》完成了探究性教学设计的建模研究,形成了探究性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型。《对含氯消毒剂的探究教学设计》、《“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教学设计》均发表在核心期刊《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上,并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学化学教与学》全文复印,是对探究性教学设计的成功尝试,为探究性教学设计提供了典范。
首创“复盘式”评课,开展“同课异构”。“复盘式”评课以学生为主体,其思路的清晰化、过程的精细化、内容的确定性、问题的暴露性及评价主体的多元性,是全国首创。通过“同课异构”提升教学水平。强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彰显出教师教学个性,是继承和批判的统一,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复盘式”评课在化学评课中的尝试》发表在核心期刊《化学教学》上(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学化学教与学》全文复印),《彰显个性、感受精彩--评“铁铜化合物的应用”的同课异构》发表在核心期刊《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上,近年来,依托名师工作室将探究性教学在全市推广,开设市级以上观摩示范课、讲座十六次,在省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5.厚实的校本课程经验
自2008年开始,我校开设校本课程百余门,其中化学组开设校本课程十余门,包括化学与生活类,如“合理饮食”“安全用药”“生活中的化学窍门”等;化学史传类,如“走近化学诺贝尔奖获得者”;环境保护类,如“生活中的化学污染”;趣味实验类,如“趣味实验”“家庭小实验”等;化学竞赛类,如“物质结构”“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基础”“配合物理论”等。
我校对化学有兴趣的学生组成了冰晶石社团,
6.广泛的化学教研影响
多年来,我校一直是连云港市高中化学学科重要学术基地,我校的
7. 奥赛成绩斐然的学生群体
新海高级中学在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方面有着雄厚的基础和传统,在2000年至2007年中,每年只有1-3人化学奥赛获省一等奖,2001年吴洋同学代表江苏省在长沙参加了全国化学竞赛,取得了好成绩。随着近年对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视,在省和全国中学生化学奥林匹克竞赛这个平台上,学校改变了人才培养机制,争取到了周边高校,如南京师范大学、淮海工学院、连云港师专有关专家的配合,实行了首席教练员制,在首席教练员的带领下,提前谋划,积极组织,认真实施,突破发展瓶颈,成绩显著。从2008年至2014年,连续突破每年10人以上大关,仅2011、2012年获省化学奥赛一等奖分别有23和28人,2011年获国家一等奖3人,进入省集训队1人,获首枚全国化学奥赛银牌。2012年、2013年连续两年有3人获得全国一等奖、两人进入省集训队,又各有3人、1人进入国家冬令营,再获两枚全国化学奥赛银牌,居全省前列。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全校有15人获江苏省化学奥赛一等奖,1人进入国家冬令营,获得了连云港市化学奥赛史上首枚全国化学奥赛金牌,在全省引起了强烈反响,创造了连云港市化学奥赛的新辉煌。
通过学科竞赛活动生成了化学科学素养和相关职业素养,实现了个性化发展。重视学生的特长培养与个性发展已经成为我校的优良传统和特色文化。我校毕业的学生中有许多正在从事着与化学相关的工作。由于成绩突出,我校多次在各种会议上介绍化学奥赛辅导经验。
8. 丰富多彩的校园科技节
我校每年定期开展科技节系列活动,以此来促进我校的科普教育工作,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科技节上化学组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节目,吸引了众多学生积极参与,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化学创新实验比赛,让学生学会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提升了化学素养,更重要的是培养其敢于创新、勇于突破的精神。
9. 规范齐全的高中化学实验器材
我校拥有6间标准实验室,3间化学实验准备室。实验室集成了高中阶段必备的各种实验仪器和药品,能够进行常见物质的性质、检验和分析实验,能够满足全校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的实验需求。
总之,我校化学教研组在全面提升学生化学科学素养方面,在学生个性化培养、化学学科竞赛、学科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改进与创新、研究性学习、教学研究、学业水平测试等方面均在全市乃至省内外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